近年來,成都市作為國內新型智慧城市的領跑者,一直大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。今后,成都市也將對標國際標準,比肩全球知名智慧城市,做好智慧城市的提升工作。
2017年12月25日,ISO(國際標準化組織)智慧城市國際標準(中國區)首批試點工作會和授牌儀式在成都舉行,記者從會議現場了解到,首批國際智慧城市標準先期試點也于本次會議正式啟動,建設期為兩年時間。
成都市作為智慧城市的領先城市,該如何發力?按照試點測試的標準指導,成都市將從信息資源體系、電子政務云平臺、共享交換平臺、城市智慧治理中心入手,建立一套城市基礎設施數據交換與共享的組織方法。
根據計劃,到2020年,成都全市統一的技術支撐體系將得到進一步完善,依托城市智慧治理中心,推動資源共享,形成全市統一、動態事實、精準可靠的城市信息資源體系。
同時,成都市還將編制城市智能化感知和智慧化管理的專項規劃,建立統一城市感知體系。針對城市道路、地下管網等重要城市部件進行匯聚和管理,實現城市感知數據的共享共用,提高城市管理水平。
根據計劃,到2020年,成都市可初步構建智能化城市基礎設施運行管理體系,基本實現二環路城市基礎設施智慧化監控管理等目標。
在城市公交系統上,主要以加快能源消費結構調整,構建綠色低碳能源體系為主。加大新能源公交車推廣力度,公交車新增車輛全部使用新能源電動公交車。截止到2020年,全市將累計建設充電樁超過11萬個,至少滿足12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。
成都市大數據和電子政務管理辦公室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,目前成都市已初步形成實施方案,制定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和互聯互通標準。針對相關職能部門在政務云、智慧交通、智慧醫療等領域制定專項標準,探索制定智慧社區標準,在有條件的區(市)縣開展試點應用。并加強標準應用,將標準符合性作為項目審批驗收的考核指標之一。
相關負責人表示,開展與國際標準的試點和對標,可在智慧城市國際標準的指導下,更好推動成都市各行業各領域的建設,提升成都國際化水平。
“同時,成都市作為智慧城市的代表城市,試點經驗將為智慧城市國際標準提供案例樣本。”并借助其國際標準,可吸引部分智慧城市相關產業,入駐成都。
此前,ISO智慧城市標準試點測試新任務組正式發布文件,面向參與成員國征集專家,參與標準試點評選工作。據了解,ISO在全球范圍內遴選10個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試點,建設期為兩年。
7月,中國首批初選入圍城市名單公布,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、重慶市合川區、四川省成都市、福建省福州市、浙江省嘉興市、上海市徐匯區、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等7個地區入選其中。
10月26日,國際標準化組織在墨西哥城舉行智慧城市國際標準試點工作會議,確定成都市、佛山市南海區入選首批試點城市,重慶市合川區、日本川崎市為候選城市。
在2018年3月前,首批10個城市將正式啟動完成,即3個歐洲城市,1個日本城市,1個美國城市,5個中國城市(含已啟動)。